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12日訊 快播開堂,輿論喧嘩。上周,北京海淀法院開庭審理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及主管人員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一案,并對庭審進行網絡視頻直播,讓本案迅速成為2016年“互聯網開年第一案”。一時間,各種觀點悉數登場,輿論場被這部“律政劇”刷屏。 近日,有媒體人將人民日報《快播的辯詞再精彩,也不配贏得掌聲》和新華社《無論快播是否有罪,都要對“狡辯的權利”報以掌聲》的兩篇評論進行對比,以“官媒互撕”為話題制造出新的爆點。 其實,筆者細讀兩篇署名評論發現,這兩家觀點有著一致的交叉點,即都尊重快播在庭審現場的辯護權!犊觳サ霓q詞再精彩,也不配贏得掌聲》一文中表明“被告人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是公民的權利,律師的辯護也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和職責”!稛o論快播是否有罪,都要對“狡辯的權利”報以掌聲》則說“就算快播有罪,也不能剝奪他們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就算你相信快播有罪,也要為這個團隊精彩的辯詞報以掌聲”。 且不論快播是在“狡辯”,還是“配贏得掌聲”,這些實體的罪與罰,判決書自會給出答案。這起案件,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應是庭審過程“一刀不切”的全程直播。即便公訴方的備戰不足、應辯乏力暴露在被告及辯護人的機巧急智之下,但司法機關不對“家丑”遮遮掩掩,主動接受大眾監督,敢于直播的勇氣足以展現了法治建設的重大進步。 一直以來,程序正義被稱為“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正義。我們當然追求結果正義,但法律程序本身,比審理結果更重要。即便快播案有多熱,它終究只是個案,即使審理結果錯了還可以修改,若由于程序正義沒有得到嚴格遵守,公民因此對“司法公正”產生的懷疑卻難以修復。 無論快播案最后孰是孰非,精彩的辯護和公開的庭審,都已讓法治建設成了最大的贏家,這起案件在追求程序正義上的法治價值已無法取代!
|